武汉科技大学:聚力鄂疆共同缔造 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4-08-28
来源:武汉科技大学
浏览量:906

本网讯(通讯员 张鸿彬 马恩东)夏日蓬勃,万物正盛,武汉科技大学第九期青马工程“行疆青马”精河实践团队开启了远赴博州精河县社会实践的新征程。7月11日至27日,团队成员践行“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的实践精神,展现青马学子浓厚的家国情怀,深入基层一线,实现了同“精河文旅”的双向奔赴,在新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进程中贡献武科大学子的青春力量。

mmexport1724825185088.jpg

做如数家珍的“推荐者” 走进精河文旅,增强疆情认识

为更好担任精河文旅推荐官,出发前,团队精心谋划部署,夯实实践储备,学习梳理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战略政策,收集并整理当地文旅优质资源的相关资料,对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特色民俗等基本情况有了初步了解。踏上行疆的列车,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从广袤的平原到起伏的山峦,从荒凉的戈壁再到分散错落的绿洲,从快递不包邮、骑骆驼上学的刻板印象到大道通途、高楼林立的城市建设,团队成员在一声声惊叹中记录着精河的变化。

团队成员参观精河博物馆,仔细观察每一个陈列橱窗,用心感受精河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探寻精河美景,走进木特塔尔沙漠景区领略大漠风情,俯瞰红山嘴景区感受丹霞地貌,漫步滨河风景区体味人文魅力。团队成员品尝精河特色美食,体验精河特色民宿,同景区相关负责人共话景区建设,以视频、笔记、图文等形式在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上记录推广,浏览量累计4282次。

做勤于实干的“亲历者” 立足岗位实践,助力文旅发展

为更好成为文旅事业的参与者,团队成员同文旅局各科室领导进行交流座谈,进一步对接需求,结合团队实践方案和成员专业特长,分到旅游产业发展中心、文化市场稽查大队和博物馆三个科室,协助开展相关工作。

团队成员张鸿彬认真学习正在修改完善的《精河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建言献策,修正说明书中存在的问题,依托规划专业知识,协助填报“十五五”规划文旅部分内容;深入一线,参与协助调研精河“旅游专列”游客流动情况、托托镇、茫丁乡、八家户农场酒店民宿和农家乐建设情况和精河旅游公厕整改落实情况。成员晏思佳了解文化市场法律法规,熟悉营业性文化演出的相关政策及审批流程,跟随执法人员深入基层文化市场辅助执法,在演出现场协助执法,在执法的过程中了解民意民情。在精河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展之际,成员马恩东、孙奕哲、盛彤积极投身其中,在博州、精河县四普工作调查队的指导下,奔赴城郊、荒野、沙漠及人迹罕至的区域,操控相机、无人机拍摄记录视频资料三条,撰写工作日志五篇,协助编写工作简报两篇,在实践中磨砺意志,增长才干,近距离同文物对话,深入挖掘精河历史。

做青马理念的“践行者” 找准自身定位,贡献青春力量

为更好做到爱国理念的弘扬者,团队成员不仅在实践岗位上努力践行青马精神,还充分利用周末和下班时间,开展一系列富有意义的特色活动,发挥青马学员示范引领作用。

实践团队厚植家国情怀,开展“我和祖国合张影”活动,引导游客和当地居民50余人与国旗合影打卡,并通过新媒体账号发起“我和祖国合张影”活动,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青春之名,行文明之旅”,开展“行疆之旅,袋袋相传”活动,累计向游客赠送垃圾袋500余个,并呼吁游客打卡宣传;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举办“公益音乐晚会”,在滨河生态园河畔广场邀请游客和当地居民一同欢歌,直播累计观众849人,点赞1656次。活动受到游客和当地居民一致好评。

展望未来,实践团队希望以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为契机,依托“三下乡”“返家乡”暑期社会实践、研究生支教团等专项活动,搭建起武汉科技大学-精河合作交流的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奔赴精河,为精河的事业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朱君,张旭,刘广胜